【旅行】暹粒-吳哥Day3-3(Angkor Wat)

結束了上午的參觀,我跟瓶子又跑回飯店避暑吃飯跟休息。下午所要參觀的則是此次吳哥窟行的重頭戲:小吳哥窟(Angkor Wat)。關於Angkor Wat的資訊,在網路上多如過江之鯽,在這裡我稍微簡單的介紹一下。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高棉文:អង្គរវត្ត)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各地來吳哥窟觀光的遊客一持續增加,從1993年不到一萬人次,迄至2007年已達二百萬人次,吳哥窟已成為旅遊勝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國旗上。


它源自於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蘇利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濕奴,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國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建造時間歷時30年。吳哥窟在十四世紀中葉成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紀時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為國教。十五世紀初葉暹羅入侵吳哥之後,因暹羅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吳哥寺變為上座部佛寺。此後吳哥寺一直是上座部佛寺,延續至今。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週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Angkor Wat的發現經過,它是在1861年1月,由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時,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的。也在那時候,其他的寺廟才從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一座一座的被發現。至於為何會是法國人發現的?這是因為當時柬埔寨被法國殖民的緣故。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最外圍有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呈長方形如口字,東西方向長1500米,南北方向長1350米,全長5700米;河面寬190米。

護城河內岸留開一道30米寬的空地,圍繞吳哥寺的紅土石長方圍牆。圍牆東西方向長1025米,南北方向闊802米高4.5米。圍牆正面中段是230米長的柱廊,中間樹立三座塔門。正中的一座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簷雙排石柱畫廊連通。

由圍牆包圍的寺廟大廣場,佔地面積82公頃。除去位居中央的寺廟,這一片廣場是古代城市和王宮的遺址,王宮遺址在寺北。如今古城和古王宮都蕩然無存,滿地被森林覆蓋,只遺留下一些街道的輪廓。

來到Angkor Wat的中心建築,迴廊的內側牆壁既是寺的外牆兼巨型畫廊。迴廊的外側,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撐畫廊拱頂,另一排支撐半拱頂邊廊。迴廊的二重簷拱頂,覆蓋陶瓦,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畫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餘,長近百米,全長達七百餘米,繞寺一周。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

這是羅摩衍那中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擊敗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的場面,和摩訶婆羅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戰爭的故事。

這個浮雕則描繪蘇利耶跋摩二世頭戴王冠,在寶座上赤足盤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後手靠著寶座扶手,左右侍從各二,手執長扇,為王扇風,身後還有宮女,手持巨型蠟燭,白日點燃。

結束第一層迴廊的參觀接著往上爬到第二層,第二層台基又高出第一層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長方形迴廊,東西方向長約115米,南北方向寬約100米。迴廊沒有石柱,也沒有偏廊,兩壁分佈豎葫蘆欞窗,間以天神浮雕。

寺廟的第三層台基,即最內和最高層台基,稱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兩段疊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層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臺階,東南西北每邊各三道,十二道臺階都十分陡峭,必須手腳並用,匍匐攀登,象徵登天之艱辛。

十三世紀中葉吳哥窟的三重台基和五座中央寶塔成為印度神話中須彌山的象徵。須彌山有五座山峰。

迴廊是吳哥窟另一個突出的建築藝術特色。吳哥窟的迴廊由三個元素組成,內側的牆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和雙重屋簷的廊頂。這三個元素除去明顯的實用功能之外,對於美感的貢獻,三者缺一不可。長長的畫廊,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為吳哥窟的總體外觀,添加橫向空間的節奏感。畫廊的重簷,為吳哥窟的外觀添加縱向節奏感。迴廊首先出現於空中宮殿的頂層台基,而在吳哥窟發展到顛峰,三層台基各有迴廊,如同樂曲旋律的重複,步步高,步步增強,最終歸結到主體中心寶塔。

吳哥窟的建築師巧妙地運用空間,用長長的大道顯示空間深度感,用迴廊的橫展,構造出建築物的寬闊感,用不同層面迴廊的透視重疊,構造出建築物的高峻感;吳哥窟雖無大型的中心建築,但其外觀可以媲美於一座龐大的中心建築。

吳哥窟長廊的牆壁,有的是整片雕牆,中間不留窗子,有的開著明窗,可以外望,有的開著裝飾性的直葫蘆欞假窗;明窗之間或假窗之間的牆壁,裝飾著頭戴金冠,足帶金鐲的女神的浮雕。

吳哥窟的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磚,紅土則用於外牆和隱閉的結構。

自認為拍的最好的一張(也當了電腦桌面好一陣子)。

走出Angkor Wat此時已接近黃昏,我們在這裡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細細品嚐每一個驚異的雕刻與雄偉建築。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B4%E5%93%A5%E7%AA%9F

(Visited 8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