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暹粒-吳哥Day2-1(Pre Rup, Eastern Mebon, Ta Som, Neak Pean)

早上六點起床梳洗之後,至飯店餐廳用餐。早餐為Buffet的形式,東西選擇沒有到琳琅滿目,但是絕對可以應付大部分客人的需求。而看到法國麵包的我,當然是迫不及待的拿了幾個在盤子裡。吃完早餐離司機過來接送還有一小段時間,我們稍微參觀了一下飯店,有很簡單的游泳池以及健身房。

七點半,司機非常準時的到了。今天有滿滿的行程,早上主要是參觀Angkor Thom(大吳哥城)外圍的寺廟,下午再進去Angkor Thom參觀。早上的第一站首先來到Pre Rup Temple(中文翻譯又叫變身塔),變身塔據說是吳哥國王的焚化爐,大約建造於西元961年,國王的肉身經過這裡後便成為神,直接通往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成為變身塔的由來。為了避免台灣與中國對於這些寺廟的翻譯不一致造成混淆,我皆以英文羅馬拼音來稱呼。

建造Pre Rup時,當時已發展出「神山塔林」的建築形式,三層平台,一層疊一層,最下一層是50公尺正方平台,最上層平台上聳立五座尖塔,四座較小,位於四方,中央最大一座象徵須彌山主峰。後來的吳哥寺廟,都在這個基礎上擴充。


Pre Rup的建材並非全都是沙岩,而主要是紅磚,外面再覆一層灰泥,工匠在灰泥上要作細緻的雕琢。


好瘦的牛……

離開Pre Rup,我們來到附近的Eastern Mebon Temple(東梅蓬寺),它是一座與Pre Rup 相當神似的一座寺廟。Rajendravarman II為了王宮與灌溉用水,人工挖掘了長7.5km,寬1.83km的東芭萊湖(East Baray),並且在中央的島上建造了Eastern Mebon(西元953年),恭奉濕婆神(Shiva),然而這個人工湖早就已經乾凅了,目前雖然在Google Map上依舊有把湖的位置跟大小畫出來,但是實際上已經看不到湖的蹤跡。

由於Eastern Mebon是一座島廟,寺廟外圍的人工壕溝以及階梯,都被省略了,而建築本體跟Pre Rup一樣是採用紅磚所建造,外表塗上一層石塗料,接著才在塗料上面進行繁瑣的雕刻工作。其寺廟建造的基本精神也如同Pre Rup,平台上有五座塔樓,中央象徵著須彌山。而以紅土基座築成三階成方形漸次升高的平台,最低層在四個主要方位設有突出的登陸平台,而第一道外牆就建在這層平台上,內側有一連串長廊圍繞,低矮的內牆位於中層平台四周,在這道圍牆與最高層平台之間,有八座小磚塔成對立於四門的兩側。


最高層的平台是由砂岩築成,並矗立著五座神龕磚塔,其中兩座建於東南角,其餘三座則分別位於東北、西北及西南角落,至於象徵須彌山的中央塔則立於 1.9 公尺高的地基上最為高大,其相對應的門楣上並分別雕飾該方向的守護神(東方:因陀羅、西方;梵倫那、南方:閻摩)。


這些小磚塔外表有許多小孔,是以前固定灰泥雕飾之用,因為年代久遠,灰泥脫落了,便露出底部的模樣。


寺廟內有八隻栩栩如生的石象,是參觀重點之一。另在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兩座小磚塔,磚塔的門楣與八角細長柱也是參觀重點。


主塔內有一座被後人搬來,並且相當完整的釋迦牟尼佛盤坐在七頭蛇身上打坐的雕像,與一般端坐於蓮盤上是大相逕庭。相傳神鳥(Garuda)一直是以蛇(Naga)所生的小蛇為食物,Naga因為自己無法保護小蛇便拜託釋迦牟尼佛幫忙;於是釋迦牟尼佛便勸說Garuda,希望牠不要再吃小蛇了。然而Garuda也說得很明白,如果不吃小蛇的話,那又該以何種食物替代?難道要為了小蛇的生命就讓自己餓死嗎?

於是釋迦牟尼佛便告訴牠說自己願意供獻出自己的肉給牠食用,以換取牠答應不吃小蛇。Garuda於是開始吃釋迦牟尼佛的肉而不再吃小蛇。Naga為了感念釋迦牟尼佛對牠的恩惠,便自發地在釋迦牟尼佛打坐時將蛇身盤起讓釋迦牟尼佛坐於其上,並且將蛇頭在釋迦牟尼佛頭上像傘般撐開,幫釋迦牟尼佛遮風避雨地保護祂。


下一個到訪的景點是Ta Som Temple(達松將軍廟),由Jayavarman VII 建於十二世紀末,傳說中是一座為了紀念戰功卓越的塔松將軍的小規模寺廟,不過Ta在古文中是尊重長輩的名稱,在吳哥窟還有Ta Prohm、Ta Keo等廟,我個人會比較相信這是為了祭祀祖先而建。通常是穿越西邊人面塔進入參觀,繞過一圈後同樣由西邊出來,但記得要繞到東邊人面塔,一株絞殺榕正逐步盤據東邊人面塔。寺廟的部分由於並未有良好的修復,感受現場的荒廢與頹圮,是主要的參觀目的。


這是塔還是樹呢?

此次來柬埔寨,我嘗試拍攝人像,企圖捕捉人像上瞬息萬變的當下。

被拔掉的Linga,只剩下底座。Linga在印度教中象徵Shiva(濕婆神),而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中有提到,Linga可以象徵為男性的生殖器官,其底座為女性的生殖器官。兩者和為一體,作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象徵。


牆門上的Jayavarman VII微笑,有四個面,代表的是佛家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徵笑代表的是其中的「喜」。


沒有請導遊的壞處是我們走馬看花,回到飯店看書才發現錯失掉很多細節沒有欣賞到,期待自己下次再度到訪吳哥窟,能將這些遺失的細節補齊。

走訪完Ta Som,我們走到對面的Neak Pean(中文翻譯叫涅盤宮或是龍蟠寺),Jayavarman VII 建於十二世紀末,是一處醫院的古蹟,由五座正方形水池所組成。中央水池規模最大,中央水池上有座小島,小島為兩條蛇王雕像所盤繞。

島上也是有座象徵須彌山的塔,塔上各面有觀世音菩薩雕像,及佛陀事蹟的浮雕。塔旁還有座觀世音菩薩化身飛馬拯救發生船難的商人「飛馬救人」雕像。中央水池的東南西北水池各有一座雕像:東池為「人-象徵土」、南池為「獅子-象徵火」、西池為「馬-象徵風」、北池為「象-象徵水」。在當時大水池內放滿各種了草藥,池中藥水由大水池流入東南西北池,每個池子有著不同的療效,由醫生診斷病症,再到不同方位出口藥療,病人就跪在出口以藥水沐浴治病。

核心建築群是一組池塘,一個中心大池連接四個小池,據說當時底部種了許多藥草,具有治病的能力。主池長寬各70公尺,象徵印度神話裡的阿那婆達多湖(Anavatapta)大水池的水,分別通過四座雕有象頭(北方,象徵水)、馬頭(西方,象徵風)、獅頭(南方,象徵火)、人頭(東方,象徵土,原應為牛頭,但是牛不知怎麼改成了人頭)口中出水,也就是說圍繞四方的小池各會有一個出水口,北方的出水口就是象頭、西方的出水口就是馬頭、南方的出水口就是獅頭、東方的出水口就是人頭,象徵水、風、火、土四象。附近有個巫醫的房間,求診的人先向巫醫求診,得知自己是哪一項元素不平衡,再去所屬的小室內取水,即可治癒。

很可惜的是,我們到了這裡,才發現Neak Pean禁止觀光客進入,讓我們無法進一步窺探它的樣貌,只好遺憾的在門口留影。


(Visited 14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