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va Primer – KOM/QOM 爬坡紀錄比較入門

我朋友Percy問我要不要加入Strava。他覺得功能不錯,即使是免費帳號。我說,我知道這網站 (在美國滿受歡迎),只是沒這需要 (網站有了Garmin Connect, 軟體有Garmin Training Center & Sportracks,我還需要再用另一同類型的網站嗎?)。不過,我的加入對Percy有好處 (贈送一個月使用),所以我還是sing up了。

我把元旦的約騎的紀錄 (不是activity FIT檔案,而是SportTracks整合過的輸出檔TCX,因為我有 小段忘了按開始) 傳上去去,也不怎麼理會它。直到最近的騎乘上傳,我這才注意到跟其他我用的不太一樣,有些特別的地方。

Strava列的功能有:

  1. Track Everything 紀錄一切
  2. Visualize Your Activity 視覺化你的活動
  3. Compete and Climb Leaderboards競爭及登上排行榜
  4. Analyze Your Performance 分析你的表現
  5. Find and Follow Your Friends 尋找及追蹤你的朋友
  6. Track Equipment Use 紀錄配備使用情形*
  7. Maintain Control of Your Privacy 控制你的隱私權 (如可以隱藏家裡跟辦公地點)

1 & 2並不特別,Strava的優勢是在後面的功能。對我來說,有趣的是3, 6 & 7。下面我簡單介紹Strava好用的地方 (#3)。

上傳Activity,可以加註檔案名稱,選擇配備 (如車款)。以上次的騎乘當作例子。
Dashboard

我沒有功率計,所以沒顯示Average Power。奇怪的是沒有顯示Calories Burned;好像有點小問題… Anyway,因為我不是付費使用者,就沒有”Suffer Score” (受苦程度用來顯示訓練的難易),也沒有”Analysis” (分析)。

在Performance (表現),可選擇不同項目來比較。

但引起我的注意的是最下面的”Segments”

還有那皇冠是什麼?

Strava用段落尋找演算法來標示你騎乘中的爬坡段落,然後依據稍具修改的UCI規則來做爬坡分類。Strava在我這段騎乘找到一個主要爬坡段,並自動命名為”福興” (what’s that? )。

至於這皇冠則是QOM,Queen of the Mountains!Strava會將騎過這段爬坡的車友中所花的時間最短的,依性別來分給予KOM/QOM的標誌 (K => King)。

什麼時候我這種爛咖會是QOM? 這其實是拜台灣很少人用Strava,所以我隨便一騎都是QOM。XDDD (真是笑死人)

按下上頭的”My Segments”,列出各騎乘中的爬坡段落。Cat 2是從台三上協雲宮的爬坡段。

目前大多數的路段都只有我騎過,除了台三上的坡。按下去可以知道這段爬坡的地圖及資訊

及爬坡排行榜 (Leaderboards)

此外,可以查自己的爬坡紀錄,或是跟追蹤你的朋友比較。如果是付費使用者,還可以依年齡層或是體重分類來比較。

這樣的功能對於訓練是滿有幫助的。即使是免費的功能都已經挺不錯用。(如果你去騎環法的路線,就有機會跟職業選手比較 )

先就這樣,其他的功能自己可以摸摸,不會很困難。

Strava免費帳號的功能我已經滿喜歡,雖說一些介面 (如跳到別的activities) 不是很方便或是說還用不太慣,但光這爬坡及配備紀錄就很得我的心。Premium帳號,US$59/year,並不便宜。對熱衷比賽的可能還是值得。

Acronyms 縮語

  • VAM – Vertical Ascent in Meters/hour 用來量化爬坡能力
  • PR – Personal Record 個人紀錄
  • KOM – King of the Mountains 爬坡王
  • QOM – Queen of the Mountains 爬坡后

Further Readings:

Strava會自動搜尋並訂出你騎乘裡的爬坡段落。但你也可以自己來做 (尤其是為了訓練分析方便)。參考這篇”How can I publish my own segment?

關於爬坡分類並不是很統一。

* 免費的Sportracks雖然也可以紀錄配備使用情形,但只限於兩樣。

(Visited 37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