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king the Next Road Bike Part 2 尋找下一輛公路車 (2)
雖然心中有著雛形,但離實體化還有一大段距離。
既然要買第二輛,這次當然要更合我size的才行。只是現成的車不是有效水平上管略長,就是個很壓縮的車架。如果要定做車架,價格不菲且等待時間也很長。礙於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只有將此想法放在心裡。直到3/19..
那天從新竹開車南下參加台東瘋200k,一路上浩子跟小新大談單車的事,也聊了車架材質之事。其中,小新在試過雲豹鈦車及953鋼管車後,大讚953不鏽鋼管車架的剛性 (其實是因為他的車太軟 — 他自個說的)。
我對不鏽鋼鋼管車架知道不多,只對小藍曾提到要”去黑班抗老化”的953鋼管車印象深刻。
浩子跟小新各提了一家可以定製鋼管車架又不會太貴的廠牌 (都是在大陸製作)。就約200k完後找個時間去達文西探一探其中一家Colossi (小新提的Cosmos沒有代理商)。後來神志不清下報了屏東瘋300k,就拖到四月底才上台北。
基本上,我想要知道的是:
- Fitting & 車架幾何設計 — 我當然希望有經驗的人來做。至於車架幾何也是一樣。雖說可以”Up to me”,但我對這些又懂多少?
- 預估的花費及成車的重量 — 以953車架+前叉搭配全套Rival,再加上其他的配備大概9萬是跑不掉。這還是用上我既有的輪組後的價格。預估重量可以低於8公斤。
- 預計交車時間 — 至少兩個月。還要看其他配合的時間。
先不論預算 (其實有點超過了) 的話,第3點對我的很重要 (because of uncertainty in the future)。我可不想事情剛好卡到而車子還沒組好。因此這個方案似乎行不通。
那,還有別的選擇嗎?或者,我應該回歸到原始的問題。Which material for my bike frame?
很不幸的是,本人只有騎過鋁合金車架 (T3的鉻鉬鋼不算),對於材料在車架上的表現沒有甚麼概念。我就請教了車子多多的馬拉妹還有台中的ㄚ雄,他們的騎乘感受。其中,ㄚ雄對953鋼管車的回答滿出乎意料之外。
網路上對車架表現的形容詞不外乎:Q度,軟,硬 & 舒適。可是我很難以理解。 好比,我說的硬可能小新覺得軟。到底有沒有比較客觀的描述?換句話說,有沒有定量的分析比較?
其實,在台東瘋時,浩子已經解說了一些基本概念。我後來又去查了些資料,找到VeloNews一系列關於車架材料的文章 (以後再整理分享 but unfortunately it’s in English)。我讀了一下, 想到浩子的談話,又想起老早前讀一篇Sheldon Brown (真的是單車界的傳奇人物) 的文章 (in English too) …
A-ha, I got it!
(前篇)
(請勿轉貼我的上面兩張塗鴉,謝謝。No re-post of the above two drawings. Thanks.)
即使材料有定量分析,沒有騎過也是很難選擇。
畢竟我們是用人體在感受軟或硬,剛或Q,數據很難轉換成我們可以理解的感覺。
所以,似乎只能試騎吧!只是試騎還要考慮大盤輪組外胎,甚至是胎壓的差異!
就算是要詢問別人,也只找跟自己實力差不多的,或是騎乘技巧習慣差異不大的,這樣對方的感覺描述可能比較接近自己的感受,不然很容易得到天差地的回答,參考性真的不高。
PS.我也在找第二輛車 ^^
沒錯!
不過,看了幾篇關於材料的文章可以幫助理解材料對車架表現。就不容易被那些廣告詞所受影響。
沒有所謂車架中的完美材料;只有合胃口(騎乘需求)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