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花蓮行Day2-1(斷崖上的歷史刻痕: 錐麓古道)
在民宿旁的便利商店吃完早餐,我們悠閒的從新城出發。此行住的民宿是位於新城車站旁的安安民宿,房間佈置簡單,不過整齊乾淨,且價格便宜,跟民宿老闆租借機車還有優惠,雖然沒有早餐,但是真的很划算。
到了燕子口旁邊的錐麓吊橋入口,有管理員在此守候,需把先前申請以及列印下來的入園許可證以及入山證給他看(入園申請:http://goo.gl/sofZEY),若沒有任何問題就可以進去了,此外身上也要記得多準備一份,若遇到巡山員時需出示許可證明,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態。
橫跨立霧溪的錐麓吊橋,連接了現代與古道懷幽之情,越過錐麓吊橋,準備穿越時空,開始今日的古道探訪巡禮。遺憾的是,全長10.3公里的步道,只開放燕子口到斷崖駐在所,整段路程只剩下3.1km(需原路來回,共6.2km),不過還是可以走錐麓古道的精華段:錐麓斷崖。
大約08:40分出發,越橋之後便鑽進一片密林,木條製成的階梯渾然天成,減少人工感,以維持古道的原貌,不過在日據時代,古道為了要讓山砲通過,階梯是不會存在的,所以可以推測階梯是後來由太管處修築而成。
大正3年(1914年),日本人因為太魯閣戰役,闢築由花蓮太魯閣到南投霧社的路,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此乃合歡越嶺古道之濫觴。當時由工兵作業隊當開路先鋒,軍隊隨後前進,遇到三角錐山這處天險,為了時效與作戰需求,先選擇修築翻山越嶺速成道路,戰後再全力開鑿永久路線—-斷崖道路,路線由巴達岡到合流駐在所,全線於大正4年完工,再於大正14年(1925年),著手修築斷崖新道。這條為了戰爭、統治與登山健行的需求,日本人無情的動用原住民,數次以血淚修築,也造就了今日保存最為完整、景色最為壯觀的--錐麓古道,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1]
約莫09:10左右,離開密林,眼前的景色突然隨之開闊,這裡是1.1km處的巴達岡駐在所(花蓮港廳研海支廳巴達岡警察官吏駐在所)。駐在所的門柱雖依舊佇立,但其他部分早已變成斷垣殘壁,隱沒在草叢中。日本人為了加強控制太魯閣區域,在合歡越嶺古道沿途設置多個駐在所。
離開巴達岡駐在所踏階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巴達岡二號橋。而抬頭仰望,可看到已廢棄的巴達岡一號橋。
窺探中橫公路。
綿綿不絕的上坡走起來頗累人,這是想看斷崖之前的考驗。
途中經過一個小隧道。
過了小鐵橋,身旁的樹林逐漸消失,眼界漸漸開闊,斷崖就在前方不遠處等著我們。
10:30來到錐麓斷崖;接近垂直的大理石岩壁上有一條鑲嵌而入的小徑,當下對於日本人當年開山闢路的行徑感到相當佩服。
踩一下腳下的中橫公路。
俯瞰太魯閣峽谷,隧道與立霧溪清晰可見,而蜿蜒於公路上的各式車輛,都變成了模型般的大小。
由於大理石堅硬不易風化的特性,使得錐麓古道至今仍能保持極佳的路況,而經過修繕的錐麓古道安全多了,太管處適度拉上繩索,更危險處還設有欄杆。若不是親自走這一遭,無法體會身旁有萬丈深淵的感覺。
穿過錐麓斷崖,大約11:00來到步道的終點:斷崖駐在所。
有一群比我們早出發的遊客們在這裡休息,我們簡單的吃完午餐,沒有久留就直接回頭下山。
再度穿越小山洞,而後來看了資料才發現山洞中有一個小菩薩石像,沒有看到感到相當扼腕。(之後再去一次吧!)
下山我們走的相當快,大約12:30回到錐麓吊橋,管理員看到我們兩個女生這麼早就回到錐麓吊橋感到相當驚訝。離開錐麓吊橋之前,來個超級瑪莉跳做紀念。
Reference:
[1]國家公園季刊,2008年六月號–http://goo.gl/hdOkgb
看到那跳躍姿勢就覺得好笑 XD
一定還要再遊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