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Auckland面試經驗、工作心得分享
轉眼間在Auckland工作已經兩年多,偶爾還是會回想起兩年多前獨自一人剛踏上這片土地的悸動。想分享的很多,可能會拉拉雜雜寫一堆,但我會盡量分點條列寫的清楚。
有些細節之前寫過了不想再花時間贅述,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參閱:
- 交大、政大、中央資工在職專班準備心得分享請看這裡
- 在台灣,學歷和證照哪個重要?請看這裡
- IELTS overall score 6.5準備心得分享請看這裡
- 七年之癢–我的碼農之路請看這裡
- 2016珍重再見,紐西蘭生活小結請看這裡
- 剛到紐西蘭找工作時的心得分享(包含面試準備)請看這裡
- 紐西蘭移民相關事務請看這裡
個人經歷:
交大資工碩士畢業
私立大學心理社工雙學位畢業
台灣:Java軟體工程師 – 2010 ~ 2016
紐西蘭:Fullstack software engineer – 2016 ~ present
去年年底因為種種因素做了換公司的決定,這次找工作因為已經有了永居身份跟在地經驗,從送出履歷到拿到offer只花了三週,與兩年多前完全不能比擬。以下會列點介紹之前一間工作的公司文化、環境以及這次找工作的經驗。
一、公司文化、環境
前公司是在本地小有名氣的IT solution company(用中文白話來講就是接案、人力派遣公司),而我是公司裡少數的『永久』員工,超過三分之二的同事都是Contractor(派遣員工)。除了Auckland,公司在Wellington和澳洲都有分公司。公司文化開放、多元,同事有超過半數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不是在紐西蘭出生的人我通通叫外國人),但還好英文是這裡的官方語言,所以大家都是用英文來溝通。
可能是人力派遣公司,員工來來去去的緣故,公司有一個Policy叫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不管是永久員工還是派遣員工都要帶自己的電腦、螢幕、鍵盤、滑鼠(還好在公司影印不用錢)。不同的是永久員工每個月會有$100NZD的補助,所以如果在公司待兩年以上,購買電腦的錢就回本了(是這樣講的嗎?)。我比較受不了的是有同事很摳不想自己買螢幕,都拿不在辦公室的同事的螢幕來用。明明Contractor薪水很高,且買跟工作相關的產品(e.g電腦、螢幕)還能抵所得稅跟退15%的消費稅,卻連這一點小錢都捨不得花。?
⬇︎2017年Diwali day
⬇︎2017年Party
全公司的人數大約150左右,而因為大部分的同事都On-site在客戶端的關係,很多同事連看都沒有看過,會守在辦公室的同事大多都不是工程師。也因為大多數的同事都不在辦公室上班,公司內部使用Slack來溝通。參與不同專案的緣故我也必須要去客戶端駐點,雖然參與不同專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老實說我恨死了駐點在客戶端,因為對客戶來講,我只一個Outsider跟Contractor。此外,我的薪水(年薪)是由公司發放,但公司跟客戶簽我們的賣身契時是算時薪。公司報給客戶的時薪是我實領薪資的兩倍以上(中間的價差則是公司的盈利),換句話說若那間客戶想要自己聘請Contractor,而不透過人力派遣公司也是相當於要付出永久員工的兩倍薪水(否則找不到人)。
之前曾經有同事想說服我轉成Contractor,但個人意願並不大。雖然聽起來時薪很高很誘人,換算成年薪更是嚇死人的高,但Contractor工作比較不穩定,若專案結束而找不到另一個專案接續工作時,中間會有空窗期。再來,當然也沒有所謂的病假、年假福利,而且可能要每半年、一年就找一次工作,光是用想得就覺得累了。因此,去年年底找工作時,我也是只找永久員工的職缺。但是大家也不用覺得當Contractor不好,因為上述的缺點換個角度來看就是非常的Flexible,適合喜歡嘗試不同專案、跟不同人相處的人。以上只是個人喜好選擇的問題。
紐西蘭這裡對於軟體開發的Contractor需求非常大,因為許多公司不想要長期花錢養自己的軟體部門,當臨時有大批人力的需求來開發系統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花錢找程式傭兵。系統搭建好之後就可以結束專案,不用花心思處理員工的後續安排問題。也因為如此,專案大多數是半年、一年的短期專案,少數的長期維護案可以兩年以上,但通常要銀彈很多的大公司(e.g:銀行、保險公司,和我後文會提到的Icebracker)才有本錢這樣做。
⬇︎2017年International Lunch
⬇︎2017年Halloween
公司每季都會有全公司的大活動,像是Family BBQ、晚宴、Christmas party,也有不定時舉辦的小活動來滿足員工的口腹之慾。永久員工也可以利用上班時間參加Conference,或是參加課程、報考證照。此外公司有無限暢飲的飲料、啤酒、咖啡、吃不完的零食、新鮮水果,算是稍稍彌補公司不會發任何分紅、獎金的遺憾。
⬇︎All you can drink
雖然我是做專案的工程師,但從來沒有因為專案delay而加班。紐西蘭人的laid-back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把一天的事情分成兩天做甚至是三天做是很正常的。反正事情永遠沒有作完的一天,今天沒做完的事情就明天再說吧。我一開始上班時會覺得一天做沒有幾樣事而覺得有罪惡感,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有時候自己的進度太快已經把事情做完,為了『配合』其他人的進度,只好裝忙裝B。不管參與哪個專案,公司對於軟體開發的流程基本是按照Agile來執行(但是效率一點都不Agile…)。每天早上會有15分鐘左右的Stand up meeting,大家在這個時候會報告自己昨天做了甚麼、今天要做甚麼、遇到的問題。每兩周會有一個Sprint,每個Sprint結束會有一次的Sprint planing meeting討論下次Sprint要做的事情。每個月會有一次約一小時的retrospective meeting,在這個會議會提出想要改進的問題、哪些事情做得不錯可以繼續維持。
我每天大概是六點前起床,7:20之前到公司接著出去跑步。大腿還沒受傷之前早上練跑的時間會比較長,大概8:30甚至是8:45才回來;現在因為左大腿還在受傷休養,大概8:20就會結束練跑跟拉筋,回到辦公室沖澡開始上班。沒有參加meetup的時候四點半前一定會離開公司(避開塞車),若有必要回到家時會再弄一點工作的事情,晚上十一點前睡覺。
二、工作轉換
我會想要離開前公司不是因為前公司不好,而是個人喜好的問題。雖然在前公司陸續參與了幾個大公司的案子,但是在使用者眼中,他們並不會知道現在正在使用的系統是誰開發的。我們對於客戶來說就是很會寫程式的傭兵,可以在短時間把系統架好上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參與這些案子的過程可以一直不斷學到新的技術,面試的時候也可以拿這些參與過的案子來說嘴,但是都不是自家公司的產品。我想做的事情是可以專注在一個公司產品上面,並且盡力把這個產品做到最好。再來是我希望可以身邊的同事相處的時間長一點,工作環境不要常常變動(可能我比較念舊?),這些因素逐漸累積之後讓我越來越想離開。當然會換工作還有最大的原因就是薪水,前公司的package跟我現在的package相比之下差了不少。前公司的基本package是年薪、$1800NZD(電腦補助 手機話費)、醫療保險,沒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現在的公司package除了年薪,還有$2500NZD的停車費補助、免錢手機門號、家用網路折扣、醫療保險、人壽保險、績效獎金以及免費電腦、螢幕。
大部分的人看到好的機會就會跳槽離開,我也不例外。
三、尋尋覓覓
打開兩年多未更新的履歷表,將最近參與過的專案增添上去並稍做修改之後就開始物色有興趣的工作。11月開始找工作老實說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因為很多公司都開始準備放假,比較少職缺釋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這次找工作我鎖定的職缺關鍵字是Permanent, Frontend developer, ReactJs, Nodejs, Javascript, Fullstack developer, AWS (No Java, sorry!),放眼望去,LinkedIn和Seek上我有興趣的職缺寥寥無幾。很多職缺必須要透過Recruiter才能投,偏偏這裡的Recruiter的素質很差,之前常常接到Recruiter給我的職缺跟我的skillset一點都不匹配。
因為不急著換工作,再加上連續面試很累,我並沒有投很多間公司。那些要透過Recruiter聯繫的職缺我能避免就避免,但最後自己投的8個職缺還是有5個是投給Recruiter負責的。此外,有一個職缺是另外一間來挖角的人力派遣公司HR跟我聯繫,請我直接去他的客戶端(Icebreaker)面試。另一個則是獸醫軟體公司的HR(暫且稱M小姐吧)跟我聯繫,並發考題給我做。總計10個職缺有拿到5個面試機會,1個offer。其中2個面試機會是在我接受工作Offer之後才跟我聯繫,只好婉拒面試邀請。而這10個職缺Frondend developer與Fullstack developer各佔一半。
這次的找工作經驗有遇到一些不是很愉快的事情,首先是投了履歷之後完全沒有下文。我透過LinkedIn投了某間公司之後完全沒有得到回應,過沒幾天那個職缺Expired,我以為該公司已經找到人便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一週該公司的職缺又出現了,我不信邪又再投了一次。年假放完後總算得到面試邀請,但已經是我接受現在公司offer之後的事情了。而主動跟我聯繫的M小姐也是個奇耙,發了題目給我做,要求我幾天內要完成。我在期限內完成題目並回信給M小姐,M小姐說會請她的同事來審查。過了很多天之後跟我說約當週的某個時間面試,收到訊息的當下立刻回覆給M小姐說我都可以配合,請她安排他們可以的時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直到年假前一天她才又跟我約面試時間(當時我已經有offer),拜託,以他們這樣的效率,大概找幾個月內都找不到人吧…
第二點是Recruiter不會給Feedback。我透過Recruiter得到某保險公司的面試邀請。跟該公司兩次面試和線上測驗之後Recruiter就好像人間蒸發,電話不接、Email和SMS都不回。一開始還天真地以為他提前過年假去了,後來才意識到他完全不跟我聯繫是因為我沒有拿到保險公司的Offer。對他來說我已經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所以不給我任何回應也是天經地義。回個簡訊跟我說Sorry you didn’t get offer花他不到10秒鐘的時間,是有那麼困難嗎?難不成他是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股市交易員??
第三個Case是我找工作這麼多次遇到最誇張的。前文提到的人力派遣公司HR跟我聯繫之後,把我推去Icebreaker那裡面試。因為Icebreaker需要的技術我並不是很熟,再加上又是派遣公司的程式傭兵工作,縱使與Icebreaker面試的過程還算愉快,我對於這個工作機會其實意願不高,想等offer出來之後再來決定。面試完的隔天派遣公司HR立刻打電話來問我的意願,我說現在還正在考慮,想要等其他公司的結果出來之後再做決定。沒想到他當下跟我説如果你還要等其他公司的結果就沒什麼好談的,This job is no long available to you. 當場很傻眼,我連offer都沒有看到就要被逼作決定?有沒有搞錯。反正我對這工作本來也就不是很有興趣,也立刻爽快的回覆說OK fine,然後掛他電話。要比狠我也是可以很狠的(挺胸)。
抱怨完畢,來講講面試流程吧。保險公司與目前任職公司的面試流程很類似,都是兩關面試 第三方線上測驗;線上測驗有包含語言(英文)測試、數學推理測試(謝天謝地都沒有考演算法啊啊啊)、性向測驗。比較大的不同點在於保險公司的兩關面試都是Behaviour interview Technical interview,而目前任職的公司在第一關面試時比較像是聊天 Technical interview,第二關面試則是Behaviour interview Technical interview。
Behaviour interview是這裡很常見的面試方法,面試官會問你一連串的行為問題,譬如說你如何面對壓力、你如何面對跟同事的衝突。面對類似的問題,絕對不能只是簡單的回答會怎麼處理,最好要1)舉例:闡述遇到的問題和情況、2)解釋你想要解決的問題、3)你實際採取的行動、4)採取行動之後得到的結果。印象比較深刻的問題有1)你在工作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2)用五個形容詞來形容自己。要在有限的英文字彙中立刻回答這些問題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我都盡量(只能)用簡單的英文把自己想講的講清楚。保險公司的職缺是Frontend developer,Technical interview被問了不少frontend和AWS的問題。目前公司的職位是Fullstack developer,Technical interview時被問了不少與AWS架構、Microservices相關的問題。
兩間公司面試的時間點非常接近,從投履歷到第二關面試結束只花了兩週(難得遇到如此有效率的Kiwi公司)。現在的公司給offer之前有做Reference check,一開始還笨笨的給面試官當時的team leader與report manager的聯絡方式。後來想想我是白癡嗎?怎麼會給現在leader的聯絡方式(撞牆ing…)。立刻發信給面試官要求更改References,後來給了我離開台灣之前的主管聯繫資料與前公司已經離職的經理資料。很感謝這兩位都給了我很好的評價,現在的主管收到這兩個人的feedback之後立刻給我Offer,整個招募流程花費的時間約三周。最後有點遺憾我沒能拿到保險公司的offer,因為我真的對前端開發很有興趣,也花了很多時間鑽研。但若我拿到Offer,薪水可能會與我期待的有落差。現在的公司文化、環境、待遇都不錯,對工作內容還算滿意但不是我最喜歡的,辦公室也離家裡遠了一點。只能說…..這就是人生啊,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
可能會有人好奇現在工作的主要職責是甚麼,簡單來說是使用AWS Lambda serverless架構做backend API (nodejs)的開發,frontend使用Reactjs和Vuejs框架,但目前不會經手。此外還要負責CI/CD pipeline的搭設與維護。Backend API和前端開發對我來說很熟悉,但CI/CD pipeline的維運工作對我來說就是全新的挑戰了。
最後,這篇拉哩拉紮接近碎念的心得文寫了近5,500字,有人願意從頭看到這裡我也是萬份感激了,若可以也順便點一下廣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