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s 2011 PBP Survey Results (2) 台灣參加PBP之問卷調查結果
PBP Direction Signs |
Note: 由於這次台灣是採取團體報名,所以都是統一以90小時組參加。因此這裡的討論,無法針對報名組別不同的來討論。第一篇在此。
2. 騎乘及訓練的準備
這裡是要問參加brevet (瘋系列) 的里程數。這裡回覆超過5000k的有30%。不過,這裡必須澄清的是,Randonneurs Taiwan (RT) 在ACP 2011年度到PBP之前 (2010/11~2011/08) ,總里程數是4400k [註1]。如果只算2011年的,只有3400k。
我認為,回答的人可能沒注意到這是問brevet里程數,不含個人私下練習的里程數。因此,如果將回覆視為個人騎乘總里程數的話,資料還是有參考性。
當初設定這問題,我並不知道RT共辦了多少場次,所以才會有”>5000k”的選項 (採用美國問卷的答案);可不是故意做個陷阱問題。 另外,題意沒說清楚,也造成填問卷者對年度定義不清 (see below)。在這裡先說聲抱歉。
在2011年度裡只完成一次600k佔多數,快要60%,但完成兩次的也不算少。在2010年度也是以完成一次的居多。
只是有位回答2011年度並沒有600k認證。我想這是誤會2011年度的算法;可能是以為2011/01開始。畢竟,要參加PBP的資格,在2011年度還是要完成一個Super Randonneur (200k, 300k, 400k, 600k)才行。
相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問2010的600k次數。2010年度其實只有2010/7月那次的600k才算,但卻有30%回覆有兩次600k的經歷。這意味著有不少人還是以為1月才是為年度的開始。
強調一下,當檢查問卷填寫者確實有參加PBP後,分析問卷結果就盡量不參考Frame Number。一方面要客觀,另一方面也是信賴填寫問卷者。如果雙方沒有信賴,這結果就沒有意義了。因此,我並沒有一一跟RT各場次名單裡交互調查 [註2]。
雖說問題設立不完善,但我還是整理一下,大家姑且看看。 PS: 下面的年度請以1月開始來看待。
以2011年里程數(包含個人練習)跟回覆者PBP完成率。基本上,各組完成比率差異不大,所以可以(大膽地) 說PBP完成率跟2011年的騎乘里程數沒有相關性。這點跟RUSA做的問卷結果相似:練騎里程數多少跟完成率無關;約一半參加者完成5000k+。
但在PBP之前累積基本的里程數 (i.e. base miles) 仍是必要的。你的能力是架構在你的基底上,只是每人的需求是不一樣。
以600k認證次數來看,結果就挺有趣。2010年沒有600k認證很明顯地並沒有利於PBP完成。有一次600k認證對PBP完成無相關性,但有兩次600k認證的則是很有利。
雖說如此,我個人想法並不完全認為2010年的600k認證次數可以反應PBP完成率,但我認為是有必要在PBP前一年完成一次600k。理由是,那次對PBP新手是很重要的學習經驗,尤其是當時大家多是連600k都沒騎過。此外,它還可以讓PBP參加者心裡有個底–我還需要改進多少,才有機會完成PBP?
至於2011年的600k場次,除了用來取得報名資格外,還可以用來改進600k的完成時間及體能的恢復能力。對於速度不快的–像是我,多一次600k的經驗是有幫助的 (有興趣還可以參考這裡,尤其是Tom的建議連結 )。當然,如果能有1000k+的經驗會是更好 (個人認為最佳練習時機是PBP前一年)。
2. 騎乘及訓練的準備 – 訓練方式
約有6成的人說有訓練計畫的準備。準備多是以參加brevets (約1/3),在搭配其他的練習,如一些交叉訓練,重量訓練及室內單車練習。採用多騎 (累積里程數) 的方式也不少。
3. PBP過程及結果
絕大多數都有採用落地袋服務。這可以省下騎乘時所攜帶的東西。不過要有計畫;否則會有途中需要的東西卻放在落地袋的尷尬情況。
下面列的是填寫問卷者的PBP結果。以台灣報名的總結果可以參考這篇。
睡覺時間跟回覆者PBP完成率的關係。睡6-10小時完成率最高,是佔回覆完成PBP的71%。RUSA在2007的調查結果也是顯示大多數完成PBP的睡覺時間約在6-10小時間。
睡太少 (5小時內),及睡很多或不清楚睡眠時間,就沒有完成PBP。睡過多的多是會過時,或是身體不適無法熬夜。但睡太少,對騎乘影響也很大;有時是更加危險。
大多數DNF的原因是身體因素,包括疲倦。單列設備故障為DNF的只有一位。另外其他DNF的原因包括,心情受旅程安排影響及照顧傷者。
身體不適這因素確實對這次台灣車友影響很大。很多人的結果都讓在台灣的加油團跌破了眼鏡 (包括我在內 XD)。
在1200k的長距離騎乘,多多少少身體上都會有不適。回覆者中,問題最多的就是座墊不適所帶來的疼痛 (佔38%) 以及腳部位 (含膝蓋及腳踝) 的疼痛。頸部及肩膀也約有10%。其他的部分包括,胃部不適 (胃酸,胃痛) 佔多數 (6位),再來是心理不適及飲食問題 (各兩位)。統整來看,消化問題的反應有超過20%。
美國2007的調查結果中主要的生病/不適是消化問題 (25%),其次是頸部 (16%)。至於座墊不適反而只有6%。美國車友是有鐵屁股來著嗎? 還是用真皮座墊的多些?
你會遇到什麼問題,只有騎過長程才知道。有些是不可預測,但有些是可以預測且避免的。有些問題則是在600k以上才會出現 (親身經歷!)。因此了解自己身體的反應很重要。
在設備上的問題,我以為爆胎的比率應該不小,沒想到只有三位回覆者有爆胎。煞變把的問題,比預期要來得多,且問題也比較嚴重。畢竟,煞變把壞掉幾乎是無法在透過檢查站的技師來維修。
其他問題中,碼表問題 (故障或是無法對頻) 有兩位,固定座 (座墊,車燈/碼表) 損壞也有兩位。
零件的固定問題其實是值得注意的,這包括固定座,座桿Seat post,以及選項中的”螺絲上緊”。
Tom Baker在設備上提出的建議 (觀測)中就說過
- What I’ve learned is to not use older, seemingly reliable equipment, as it tends to break right during PBP. 我學到的經驗是,不要用看起來可靠的舊設備,因為他們傾向在PBP時壞掉 (瓶子:這是…Murphy’s Law?)
- I often see people who have broken bike parts when they unpack their bike and off they go to find a bike shop. 我常見到車友打開車箱發現零件配件壞掉,然後去找車店。(瓶子:所以要留這種”上車店”的時間,因為你不知道你會不會一樣倒楣)
- Expect to see all sorts of improperly attached lights and equipment come flying off of bikes in the 1 st 10 km, which is scary when riding in a fast moving pack. 在前10km,預期看到各式各樣的零件配件掉落滿地;這在大家都騎很快的時候是很嚇人。
至於碼表故障的問題,雖說這不至於會阻礙你的前進,但單單知道騎乘距離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預期還要多遠才能…)。這尤其是在夜間很有用。 我的建議是,使用無線碼表的,最好再準備個簡單的有線碼表 (距離,時間)。
設備上的問題不僅僅減慢你的騎乘,有時候還會影響你的心情。當問題真的遇上了,嘗試放輕鬆點,也許能更快解決問題也說不定。
— To be concluded 待續 —
[註1] 在行事曆上是有11場次 (含兩次300k/200k合辦),但在報名查詢中只有10次,其中2011/07/23的200k並沒有報名紀錄。在里程計算上,如果300k/200k同辦的場次則只取300k,因為一個人同時只能參加一個場次。
[註2] 目前在RT網站註冊可以查到個人生涯累積里程數,但紀錄無法分年度顯示,也沒有場次列表及完成時間。後者,得在各場次的名單裡查詢。這樣並不是很方便。如果可以做到RUSA的會員紀錄查詢就更好 (見這,裡面有我2011年的brevet場次紀錄表)。希望以後可以有像這樣的查詢方式;期待。